首页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【校友风采】郑宏杰:1977级物理系校友,原深圳前海管理局局长、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

发布时间:2018年03月30日 作者:南都网 

   一头灰白头发,偶尔西装革履,更多时候只是身穿白衬衫,笑容可亲,讲话铿锵有力,这是前海管理局首任局长郑宏杰留给公众的形象。从安徽马鞍山一名机械工,到深圳特发集团、深圳盐田港集团董事长,再接手前海管理局局长。

   在前海工作的人个个很辛苦、很努力、很勤勉。我一天最多接待过11批客人,三五批是正常的。上门来了解前海的很多,谁来了我们都不厌其烦,企业了解前海,前海也了解企业。前海就是要传承蛇口的精神,为新时期深圳、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做点贡献。

——原前海管理局局长、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郑宏杰

   一头灰白头发,偶尔西装革履,更多时候只是身穿白衬衫,笑容可亲,讲话铿锵有力,这是前海管理局首任局长郑宏杰留给公众的形象。从安徽马鞍山一名机械工,到深圳特发集团、深圳盐田港集团董事长,再接手前海管理局局长。如今,郑宏杰的身份是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(正局级),分管城市发展处、坝光新兴产业办与研究中心。

2010年初到20134月,郑宏杰三年前海管理局局长的生涯已经画上句号,没有留下任何离任感言,面对外间纷扰之声,也没有替自己辩白什么。离开聚光灯下的他,留在外界脑海中的是以往那个忙碌的身影。

20126月底国务院批复前海22条政策,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前海,使前海真正成为全国热点,此后门庭若市。作为局长的郑宏杰压力变得更大,无论走到哪,有关政策落地、基础设施建设的追问围绕着他。千头万绪的工作,“5+2、白加黑”的状态,让郑宏杰在离任前的几个月,就已出现身体不适,现在转任市发改委副主任,或许可以轻松一些了。

“过去烂泥塘,现在成沃土。”前海最艰苦、最困难的打基础阶段在郑宏杰手上完成,需要总结的不仅是郑宏杰的成绩与评价,更有他作为最初创业者,与前海共同经历过的酸甜苦辣。

临时受命被朋友泼冷水

20101月,郑宏杰被“点将”担任前海管理局首任局长。“大家觉得前海搞不成。”知情人透露,当时很多朋友劝郑宏杰留在盐田港,因为前海还是“一片空白”。但在郑宏杰这代人眼里,组织让你到哪,你就应该到哪,尽管留在盐田港对郑宏杰而言是很好的选择,但他没有留恋。

2010122日,郑宏杰被任命为前海管理局局长,试用期一年,王玉国(现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)任副局长,另一名副局长由当时的南山区常务副区长兼任,起协调作用。“实际上就两个人”,一个局长带着一个副局长开始前海的创业之路。

 任前海局长之前,郑宏杰晋升之路可谓一帆风顺。1983年,26岁的郑宏杰成为安徽省马鞍山团市委副书记,4年后升任安徽团省委副书记、青联主席。1994年郑宏杰到深圳,长期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,在深圳基本上是两三年换一个单位,直到进入盐田港集团,升至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,呆了近五年。

“有经验、顾虑少、包袱少。”在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看来,这是郑宏杰的优势。“我是干企业出身的。”郑宏杰看待前海总会带着企业的视角,是他的另一优势,让熟悉企业运作的郑宏杰带领前海,与前海管理局“企业化政府”的定位正好切合。

白纸画图前海开发加速

    最初的前海“没有钱、没有人、没有办公地点,车也没有”,郑宏杰离开盐田港前,向盐田港借了一辆破旧的别克,这是前海初创时的家当。郑宏杰经常开着那辆别克在前海附近晃着,不断在琢磨,“前海要从哪着手”。

    “除了土地,前海没有任何存量。”郑宏杰曾经如此形容前海的起步。当时,前海合作区范围已经划定,但15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部分由招商局完成填海,整个前海还是一片“烂泥塘”、“垃圾场”。填海是摆在郑宏杰面前最直观的任务,这项工程后来花了近三年时间。

    最为重要的是,前海的定位、发展方向在哪里?2009年深圳组织多个部门筹划前海规划,分解成多个专题研究前海的定位、产业发展,但到郑宏杰任局长时还未给出最终答案。起初半年,郑宏杰在市领导带领下集中精力推进此项工作。

    20108月,前海《总体发展规划》获国务院批复,外界第一次全面清晰了解到前海的样貌:4大定位、4大产业、三区两带、打造法治示范区、配套优惠政策,《总体发展规划》的出台让前海马上成为焦点,这也是郑宏杰任局长第一年收获的重要成果。

    尽管《总体发展规划》获批,但此时前海还停留在概念阶段。基础设施建设、体制机制创新、优惠政策、招商引资几乎一片空白,外界期待的同时有更多的质疑。“不能一项一项做,也不会等你一项一项做。”如何让概念变为现实,郑宏杰“压力非常大”,他需要带领前海管理局迈出步伐,同步推进各项工作。2011年,《前海合作区条例》、《前海管理局暂行办法》、《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》相继出台,系列创新举措为前海的未来发展拉出框架,确立前海管理局作为法定机构的角色,明确前海在产业、法制、土地、财税上先行先试的方向。

    方向确定,还需要“制度支持”。前海从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国-新加坡联合协调理事会制度得到启发,通过深圳积极争取,2011年建立前海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,27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,构建起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前海开发开放的国家平台和部委运作机制。“这个制度设计在全国各功能区绝无仅有。”郑宏杰欣喜不已,正是透过部际联席会议,粤港双方联手为前海的发展争取到中央优惠政策与大力支持。前海将各项议题、政策归口到深圳各部门,对接相应中央部门,再透过部际联席会议平台反复沟通、磋商,确定批复的政策。

“书记市长只要进京,都带着问题去跑。”前海管理局有关人士透露,前海刚开始提出50多条政策,后减到30多条,最后国务院在20126月底批复22条。郑宏杰在前海的创业梦结出丰硕果实,此时距前海最初设立过去两年多时间。

踌躇满志外界质疑声起

    前海被视作深圳未来30年发展的新起点,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探路的国家战略平台,郑宏杰作为首任局长被寄予厚望,也被推至风口浪尖。在郑宏杰任内,“定位不清晰”是外界对前海前期的困惑,后来演变为“进展太慢”、“突破不大”的争议。在郑宏杰看来,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,都会“很困难”。

    在郑宏杰任局长后的近三年时间,填海、软基处理一直是前海最重要、最基础的工作,以至于基础设施建设迟迟未能全面展开,由此引发进展太慢的声音。填海与郑宏杰似乎有着不解之缘,郑宏杰在深圳填了8年海,2005年至2010年在盐田港任职的时候填了5年,2010到了前海又填了3年,直到2013年离开。深圳常务副市长吕锐锋曾透露,深圳通过搬移西丽留仙洞两座山体2600万立方米土石方完成前海填海,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,而后续软基处理同样复杂耗时。

    对于外界批评前海进度的声音,郑宏杰并非没有听闻。知情人介绍,到前海任职之前,郑宏杰对于填海已经非常熟悉,而填海、软基处理是“想快而快不得”,需要讲究工序工法。若单求速度,质量无法保证,前海的未来将有很大隐患。

    “不能给后人留下隐患。”郑宏杰多次对身边的人强调,前海是关乎深圳未来的基业,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,“要给一定时间”,做得踏实。深圳常务副市长吕锐锋是主抓前海建设的市领导。在吕锐锋看来,前海管理局成立之初人手有限,工作头绪多,加上在工程建设特别是市政工程的经验有限,一定程度上限制前海开发建设的进度。

    “精耕细作、精雕细琢”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前海的寄语,郑宏杰任内的前海一直有“打造精品”的意识。以前海《综合规划》为例,20109月到20136月近三年时间才完工。只是郑宏杰强调的精品意识,并没有平息外界纷扰之声。前海获批22条先行先试政策之后,全国政策破局加快,区域竞争加剧的势头显现,要求前海加快政策落地、突破的声音非常强烈。20127月,前海在香港招商会签约金额逾2200亿元,可谓成功,但抢位、试水是不少入区企业的真实想法。郑宏杰离任局长时,前海入区企业已达600多家,但政策没落地、不清晰的说法多被业界提及。

    “学习借鉴香港营商环境。”这句话常常出自郑宏杰口中,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也成为前海的使命,但许多人认为“突破不大”。前海《条例》出台时经历的曲折,廉政监督局“形似神不似”、前海“法定机构”的运作,前海法庭未来的成效,都成为外界谈论话题。

符合国家整体战略,符合市场发展规律,又要与现实情况相结合。”在郑宏杰看来,前海的改革创新不会一蹴而就,需要逐渐探索,但已经迈出步伐。知情人介绍,前海的许多突破涉及到中央层面的问题,在全国各功能区都在争的情况下,中央会有所考虑。

清静自乐他曾来过前海

    “完全没想到,这个任务会落到我肩上。”郑宏杰曾透露,2010年年初,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找他出任前海管理局局长,他稍有犹豫,但最终应承。在前海管理局有关人士看来,郑宏杰的三年局长路是前海最艰苦、最重要的创业阶段,贡献很大,而前海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人干下去。

    前海管理局有关人士介绍,跑北京争政策、访企业搞招商、下工地推建设、开会议排任务,郑宏杰每天的工作行程密密麻麻,睡觉时间仅5个钟头左右,长时间超强度工作让他在后期多次身体不适,成为离任局长的原因之一。

    今年4月,郑宏杰在还未完成5年任期之际,离开局长岗位,转任市发改委副主任。知情人介绍,现时郑宏杰在深圳市发改委的办公室挂着这样一幅字:“清静自乐”,寓意不要刻意去追求任何东西,喜乐自然会来。他的短棍、双截棍耍得有模有样。郑宏杰一个重要爱好和锻炼方式是短棍、双截棍,耍得干净利索,不熟悉的人看到,往往感到意外,他把短棍、双截棍放在办公室,当作闲暇之际的放松方法。

   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心态、锻炼方式,尽管已经56岁,头发灰白,但郑宏杰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依旧神采飞扬。离开前海管理局局长的岗位,对他而言或许没有太多得失的计较,或许是一身轻松。

在郑宏杰担任前海管理局局长时,每一个到前海工作的人都需要做一篇命题作文,阐述“我来前海”。对于郑宏杰,“我来前海”如今已成“我来过前海”。三年不寻常的局长路,一切留待后人评说。

    对话

    “我的职责本分在那里”

    郑宏杰在任前海管理局局长期间曾多次接受媒体采访,结合他此前与南都记者的交流,摘选他对前海问题的一些看法与回应。

    Q:当年袁庚认为,蛇口要搞的是一个试验,最重要是改革,30年后,发展是皆大欢喜的事,改革则可能触动很多既得利益,你怎么看?

    A:当年的袁庚杀出了一条血路,经过30年,很多制度已经形成,我们要通过改革和创新,探索适合未来发展的新体制机制。就任务的艰巨性而言,一点不差于前30年的难度,这需要勇气和新的探索。

    Q:前海总体发展规划获批,前海已经启动,但改革一直与困难、困境相伴,您感觉面临的主要困惑或者挑战是什么?

    A:我目前最主要的感觉,还是能不能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改革中去,会不会口头上非常赞同改革,但一改到自己头上的时候,或者一到行动的时候,就变得迟缓呢?实际上每一种改革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,关键还是解放思想的问题。

    Q:前海发展4大产业,核心是金融,这样的产业定位有怎样的含义?

    A:香港的服务业占到G D P比重的92%,深圳只有55.5%,过去30年深港合作把香港的制造业引到北边来,现在前海可以在现代服务业上做些新的探索,我们觉得这个定位是准确的。

    关于金融发展,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被提上日程,逐步推进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,前海可以借助香港的地位和力量,探索打通离岸在岸业务,做些新的试点,这也得到了一行三会的支持。从深圳转型升级来看,也离不开金融的服务。

    Q:对前海的开发建设进度,外界有一些意见,您怎么看?

    A:过去3年是前海最难的打基础阶段,是地下的3年,看不见的3年。前海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些时间,现在每次下雨,我都经常睡不着觉,因为急啊。同时我们也在同步推进其他工作,制度设计、规划建设、政策争取和招商引资是前海的4项主要工作,都非常重要,都在同步推进。

    Q:前海受到这么大的关注,您的工作也很忙,压力会不会很大?

A:我的职责本分在那里。在前海工作的人个个都很辛苦、很努力、很勤勉。我一天最多接待过11批客人,三五批是正常的。上门来了解前海的很多,谁来了我们都不厌其烦,企业了解前海,前海也了解企业。前海就是要传承蛇口的精神,为新时期深圳、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做点贡献。

   记者手记

    前海领军人应怎样?

    出生于1957年的郑宏杰,2010年被点将担任前海管理局首任局长,已是近53岁的年龄,颇有“老骥伏枥”之感。这总会多少让人联想到当年开发蛇口的袁庚,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鼓励郑宏杰向袁庚学习。但历史终有不同,不同于袁庚,郑宏杰执掌前海3年后转任其它岗位,原先充满期待之人不免感到遗憾。

    如今,前海先行先试的定位和政策已渐清晰明朗,形成大开发大建设的局面,但郑宏杰最初接手前海,真正是“白手起家”。国家给予的特殊定位与优惠政策没有,就连最为基本的办公场所、办公人员都没有,一切“从零开始”,困难可想而知。

    古人有言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郑宏杰当年从盐田港集团董事长任上接手前海工作,也遭朋友劝阻,但依旧赴任。在3年时间里,郑宏杰带领前海度过最困难的打基础阶段,为前海改革创新进行多项探索,贡献不小。作为首任局长,后来有关前海的争议和质疑,自然落在了郑宏杰的身上。但创业者的工作充满艰辛,没有身处其中恐怕难以切身理解,要求在一代人手中完成前海建设也并不实际。

   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是:前海的领军人应该是怎样的?从企业出身的郑宏杰,从一开始就给前海管理局带去了企业化的视角和经验,比如前海在探索营商环境建设上着墨颇多。而新时期的改革难度越来越大,面临种种现实束缚,牵涉的利益相关者众多,这也要求前海的主政者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协调各方能力。

策划:陈文定普德法谢江涛亚牛统筹:杨涛王睦广袁炯贤

主笔:南都记者王睦广采写:南都记者王睦广王烨赵炎雄

人物履历

郑宏杰,男,汉族,19577月出生,籍贯河南,中共党员,19754月参加工作,硕士研究生学历,高级政工师职称。现任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。

1975.04——1977.11,安徽省皖和县大闸公社大许大队下放知青;

1977.12——1978.02,安徽省马鞍山化工机械厂工人;

1978.03——1980.07,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师专物理系学生;

1980.07——1983.09,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教育处干部;

1983.10——1985.10,共青团马鞍山市委副书记、市青联主席;

1985.10——1987.05,共青团安徽省委青工部部长;

1987.05——1993.04,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、省青联主席;

1993.05——1994.05,中国扬子集团副总裁(挂职);

1994.05——1994.12,深圳城建集团龙城公司经理(其中:1993.09—1996.06在职攻读复旦大学市场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);

1997.01——1999.10,深圳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副总裁;

1999.10——2003.01,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、董事长、党委书记;

2003.01——2003.04,待安排;

2003.05——2005.06,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、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;

2005.06——2008.01,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董事、总经理;

2008.02——2010.2,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,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董事长。

2010年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局长;

2010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巡视员;

2013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。(正局级)

(来源:南都网、百度百科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关闭